□李羣
當“共享”成為發展潮流,如何在信息流通與隱私保護之間做到平衡?當“快速”成為習慣,如何在互聯網的分秒之間,守住自己的一方“安全陣地”?
9月1日開學第一天,崑山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網絡安全“進校園”活動。宣講小組從文明上網、安全上網、網絡行為規範等方面,用鮮活的案例、幽默風趣的語言,向同學們宣講網絡安全知識,強化防範意識。
開學第一課,崑山為何要將網絡安全也“安排上”?
1984年2月16日,鄧小平在參觀上海市微電子技術及其應用匯報展覽,幾個少年正在電腦前為觀眾演示。當時的鄧小平就説,“計算機的普及,要從娃娃做起。”30多年過去了,有人笑稱,如今的孩子,是“拖着網線出生的”。互聯網高速發展,技術更新迭代。孩子們一個智能手錶,就能實現通話、定位、生成支付碼等功能,即使不在網上“衝浪”,網絡時時都在孩子們的身旁。
孩子是家庭的希望,是祖國的未來,守不好網絡安全的門,就會讓孩子們在“衝浪”的過程中有迷茫。正因如此,網信部門將網絡安全工作從“娃娃抓起”,一方面,與時俱進為孩子們做知識講解,是讓他們瞭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;另一方面,互聯網不斷髮展,也會出現新的問題,為孩子講新的形勢,新的變化,處理好在網上遇到的新問題,是讓孩子們更好築起安全屏障,更好地保護好自己。
離開校園近兩個月,開學第一天,孩子們會跟父母談談同學們的變化,會跟父母彙報第一天學習了哪些新的東西,“網絡安全”為其中的一部分,必然會有更多展開的話題。既能自己學,也能帶動家長一起學,從這個層面上來看,孩子們也在為網絡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,助力網絡強國建設,可以説,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在校園加強網絡安全宣傳,目的是讓孩子知道,網絡安全威脅離我們並不遠,它就在我們的身邊。“網絡安全為人民,網絡安全靠人民”,只有抓住這個核心,網絡安全工作才有強大的基礎做保障。今天的孩子,就是明天祖國的建設者,把這些“苗”培養得更好,才能讓未來的網絡安全基石打得更牢,把網絡安全的大廈建得更高。
開學第一課,年年都有網絡安全課,既契合了孩子們成長的需求,也凸顯出網絡安全的重要性。某種意義上,這是一個蓄能的過程。網絡需要搭好“安全鏈”,固鏈、強鏈,把孩子們作為鏈上的一個“重點”,必定能讓鏈“穩”網“安”。
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
回到
頂部